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10月, 2018的文章

便攜垂直天線用地網片

圖片
我在野台時,是垂直天線的愛用者,原因無他,因為長線線太長,dipole偶極天線又得要夠高才有能用的發射角,對我來講,垂直GP天線還是最方便的。 但是GP天線的問題就是得有地網,而且地網也是一把很長的線,用的時候要鋪在地上,先不說這一把線不見得好攜帶,還會有安全問題,地網線末端的高RF voltage有危險性,而且線本身也有可能把人絆倒。 所以我一直在想「便攜地網」的解決方案。除了在地網線上加線圈之外,最近還查到國外有人使用「螺旋地網( spiral counterpoise )」: 美國友台N0LX 做得 更好帶,以在壓克力板上貼銅箔製成。於是我打算實做一個看看。 準備材料: 3mm厚、35公分見方壓克力板一片。 5mm寬銅箔膠帶一卷。 下載10mm方格紙 ,列印出來備用。 香蕉插頭和插座。 然後就開工啦! 首先找出板子的中心點,鑽出一個鎖得上香蕉座的洞: 把剛剛印好的方格紙墊在下面,以剛剛挖的洞為中心,以一公分長度開始貼銅箔,線條與線條間的間隔和銅箔寬度一樣,都是5mm: 轉角處務必要貼確實,要有夠多的銅箔重疊,建議三不五時拿出電表確認導通: 往外貼14圈,若我計算正確,這樣的總長度是11.5米左右: 貼完後,中間的孔鎖上香蕉座,並上銲錫加強導通: 做完後已經開始飄小雨,趕緊帶著天分和天線上頂樓初步測試一下: 雨越下越大,趕緊測了一下常用的三個波段後,覺得成果不錯,都在能接受的範圍內: 後續可能的改進包括: 直接用印刷電路板印,可能可以更精準地掌握線長,也沒有用貼的用久了會脫落的問題。 用粗一點的銅箔應該對耐入力有幫助。 35公分見方的一片板子,當然不能期待他能取代長長又均勻鋪設的地網,不過能有這種表現,已經很不錯了吧。野台嘛,為了好帶好裝,還是得妥協一下。

To Balun or Not to Balun

圖片
美國友台W2FMI在他的 文章 開宗明義地說:「Don’t believe anyone who claims to be an expert on baluns。」的確,Balun(中文音譯巴倫,意為平衡-不平衡轉換器)真的是我「入坑」成為火腿族一年半來,一直無法完全參透的關卡之一。 照 教科書 上所說,GP垂直天線本身是不平衡天線,接在同為不平衡的同軸電纜上時,應該是不需要加上巴倫。但是最近在網路上看到一些 文章 ,國外友台在自己設計的 垂直GP天線 上,在饋電點接了一個1:1的current balun。 剛好前陣子剛裝好的 背負台 ,幾次測試的感覺都是接收不錯,最遠收到過克羅埃西亞的訊號(SSB話務),但發射好像不太好,即使鄰近的日本電台,對方都不是每次都能收到我。感覺輻射能量出不太去。我知道GP天線的效率和地網的完善度有很大的關係,所以又想起「垂直天線到底要不要用巴倫?」的問題。 其實問題應該是:「GP垂直天線到底是平衡的還是不平衡的?」因為GP垂直天線,在地面(網)導通性良好的情況之下,可視為一支垂直放置的偶極(dipole)天線,甚至書上還說「可以想成在地面下有另一支四分之一波長的虛擬振子,與實體振子組成一支半波長偶極天線。」那麼,GP天線究竟是不是和dipole一樣是「平衡」的天線? 美國友台N0CU在他的 PPT 投影片裡提到「平衡」與「不平衡」的差異: 根據N0CU,「不平衡」表示單線、透過與地面(ground)相對(against)來工作,這的確充分描述了GP天線的特性:振子相對於地面輻射。「平衡」則是一條線相對於另一條線工作,這也非常符合dipole的雙臂振子的關係:一臂是另一臂的counterpoise。 思緒卡住了,決定先試試看再說,於是我在我的 RHM-7350天線 底端加了一個1:1 current balun: 經過初步測試,發射訊號的確有變好,30瓦FT8有發射訊號到美國與澳洲: 所謂的「不平衡」表示是透過地面來完成迴路的,但我們實際在裝設GP天線時,為了改善地面的導通性,會裝設地網線,並將這些地網線與饋線的屏蔽層接通。 我個人的推論是 ,若是這樣的話,比起那些純粹靠天線下方的平面(地面、汽車鈑金等,不與饋線屏蔽層直接接通)反射電磁波,來達成「相當於有另一半虛擬